2007年10月24日 中 文 English
  当前位置:: 首页 >> 行业咨询
发展可再生能源 雷声大雨点要更大
来源:人民网 时间:2007-10-12 8:57:21

 

国家发改委前不久颁布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,力争使我国可再生能源分别达到能源总消费的10%15%。这一目标能否实现?如何实现?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参事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长石定寰。

可再生能源不是装点门面的花瓶,而是我国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。

记者:近年来党中央、国务院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视,对此有些人不太理解:可再生能源真的有这么重要吗?

  石定寰:的确,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,国人远未达成共识。但是,我在这里必须说明:可再生能源决不是可有可无、装点门面的花瓶,而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,对于我国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
从人均占有量来看,我国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0%10%5%。按照十一五的能源经济发展水平,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保证GDP翻两番的既定战略,即使是在充分考虑技术进步、经济结构调整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实现有效节能的前提下,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也将达到28亿至30亿吨标准煤。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不仅总量上面临更大压力,而且除煤炭以外的矿物能源的进口依存度也将普遍超过50%,能源安全将面临极大挑战。

同时,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温室气体排放国,据国际能源署预测,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。如果不前瞻性地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,国际环境问题将直接成为我国政治、经济、外交的重大不利因素,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。

  我国确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不是水中月,经过切实努力是可以实现的

  记者:对于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,国际社会在刮目相看的同时,也心存疑虑:这样的目标能实现吗?

  石定寰:只要我们采取切实的行动,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,所确定的目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水中月、镜中花,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。

  我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――

  一是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:在水能方面,资源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,年发电量1.75万亿千瓦时;在生物质能方面,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; 在风能方面,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,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,共计约10亿千瓦;在太阳能方面, 全国2/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,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。

  二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长足进展,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。不完全统计显示,到2006年底,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(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),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%,比2005年上升了0.5个百分点。而且,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规模化应用,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将大幅下降。

  发展可再生能源不能雷声大、雨点小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科研院所联起手来,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

  记者:尽管如此,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并非一路畅通。您认为当务之急是什么?

  石定寰: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上的确存在许多障碍,我个人认为,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各级政府都要扎实贯彻《可再生能源法》,切实加大引导、扶持力度,不能雷声大、雨点小

  当前最紧要的工作,是要抓紧制定《可再生能源法》的实施细则,像抓节能减排那样,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,并分解到各个省(市、自治区)和相关电力、能源企业,狠抓落实。

 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,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可再生资源分布情况差异很大,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齐步走”,要根据各自情况,分区实施。

 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要先走一步,不能坐等国家的红头文件。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好、能源需求量大、科研技术密集,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强,对改善环境的愿望也格外迫切。因此,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需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,在能源规划和经济建设中优先考虑发展可再生能源,大力发展相关技术和设备制造,探索推广模式、积累经验,做可再生能源事业的排头兵。

  当然,对于西藏、青海、新疆、甘肃、内蒙古及东三省等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富集的地区,国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在西部大开发和东三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格外关注可再生能源开发,力争把上述地区早日建成全国的可再生能源基地。

 


  相关链接
自主创新看辽宁 开放创新成就铁岭发展成功转型(二)
自主创新看辽宁 开放创新成就铁岭发展成功转型(一)

华夏风力发电信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华夏风力发电信息网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华夏风力发电信息网;任何单位及个人如果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请注明“来源:华夏风力发电信息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华夏风力发电信息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项目合作、产品贸易等,请慎重进行!

用户名:
密 码:
入会须知  注册  忘记密码
 
2008亚洲风能技术及设备展览…
建设项目评审与及CDM项目开发…
2007上海国际风能大会暨技术…
2008第三届广州国际节电技术…
第二届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暨…
投稿须知
栏目说明
自主创新看辽宁 开放创新成就…
自主创新看辽宁 开放创新成就…
中国风电行业的检验认证体系…
2007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…
三峡总公司以清洁能源实现快…
Vestas:谋求进一步扩大中国…
丹麦维斯塔斯公司机组齿轮箱…
LM公司风机预弯叶片专利在中…
REpower公司上半年财政报告
中航惠腾叶片欲进入海上风电…

首页 | 联系我们 | 本站招聘 | 意见反馈 | 帮助中心 | 友情链接 | 法律声明
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 版权所有 华夏风力发电信息网 京ICP备06024226号
Copyright © 2006-2007 huaxiawind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